Toggle navigation
gienginali
:::
主選單
資訊安全
網路測速
線上書籍
登入
登入
帳號
密碼
登入
:::
新聞載入中,請稍後...
所有書籍
「自建 samba + ZFS (snhpshot快照/任意還原點)檔案伺服器」目錄
MarkDown
5. ZFS
1. 簡介
2. 開始
2-1 Samba 簡介
2-2 Linux 伺服器安裝
2-3 create mode
3. 安裝
3-1 準備安裝軟體
3-2 安裝 VirtualBox
3-3 安裝Debian8
3-3-1 完裝完成後手動設定固定ip
3-4 微調
3-5 安裝samba與相關套件
3-6 安裝 zfs 套件
3-7 新增二顆儲存虛擬硬碟
4. samba 設定
4-1 Samba 伺服器設定
4-2 基本設定
4-2-1 新增任何使用者及訪客皆可讀寫之分享資料夾
4-2-2 使用者家目錄權限設定
4-2-3 設定需帳號密碼才可登入瀏覽提高檔案伺服器管理安全層級
4-2-4 增一般使用者唯讀分享資料夾
4-2-5 增隱藏分享資料夾
4-2-6 修改主機名稱
4-3 進階設定
4-3-1 實作-samba 設定
4-3-2 建立目錄結構
4-3-3 建立使用者
4-3-4 建立群組
4-3-5 實作-分享目錄權限設定
5. ZFS
5-1 ZFS - Raid
5-1-1 建raid1
5-1-2 建raidz
5-1-3 管理與維護
5-1-4 效能測試
5-2 查看已建立的新硬碟
5-3 認識 zfs格式化 指令
5-4 單一硬碟
5-5 以 ZFS 製作 ZFS Raid0
5-6 以 ZFS 製作 ZFS Raid1
5-7 作業
5-7-1 作業過程
6. samba 目錄+zfs 檔案系統
6-1 將 samba 的 分享目錄移至 zfs 硬碟上
6-2 zfs 快照與回復
6-3 zfs 分割區 直接複製備份 (Replication)
6-4 不同主機間 dataset 複製
6-4-1 本機對本機實做
6-5 差異性備份(增量複製)
6-6 rollback 快照時光機
6-7 從快照中還原個別檔案或目錄
6-7-1 從快照還原個別檔案-原理
6-8 刷洗 scrub (linux的 fsck)
7. 參考文件
7-1 VirtualBox 虛擬機使用 實體硬碟
7-2 Proxmox Physical disk to kvm (KVM 虛擬機直接使用實體硬碟)
7-3 How To Create A NAS Using ZFS and Proxmox (with pictures)
7-4 zfs 入門與管理技術
5-1-1 建raid1
自建 samba + ZFS (snhpshot快照/任意還原點)檔案伺服器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來源:
(原作者 夢見草 同意使用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ZFS-RAID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建立日期
:2017/05/02
更新日期
:2017/07/03
1.
[建
raid1
](/modules/tad_book3/page.php?tbdsn=913)、
2.
[建
raidz
](/modules/tad_book3/page.php?tbdsn=914)、
3.
[管理與維護](/modules/tad_book3/page.php?tbdsn=911)、
4.
[效能測試](/modules/tad_book3/page.php?tbdsn=912)、
- - - - - -
-
簡介:zfs可提供 raid0(Striped)、mirror(同RAID1)、raidz(同RAID5)、raidz2(同RAID6)與raidz3等多種磁碟組態,以及快照、Clone等功能。
**Mirror**
zfs的Raid1模式稱之為Mirror,也就是鏡像。它跟傳統的Raid1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,寫入的效能等同Raid1;讀取時會從組成磁碟中同時讀取,因此讀取的效能會接近Raid0。從上面的數據來看,測試軟體的數據確實符合這種特性,不過實測數據就沒那麼漂亮。另外,ZFS的Mirror不限於只能複數硬碟組成,3顆、5顆都不是問題,很奇怪吧!雖然它允許你這麼做,但實際上你用單數碟來組mirror意義不大,可參考我後面的效能測試即可知道。若是在原有Mirror的Pool裏再加入一組Mirror會怎樣?答案是:會變成Raid 1+0。
**RAIDZ**
RAID-Z其實是RAID 5的一種變形,傳統的RAID 5在寫入資料時,如果遇到電力中斷有可能會造成寫入的資料並不完整。而zfs則透過將檔案系統及實體磁碟結合,並使用可變長度的跨距單位(variable-width RAID stripes),來避免這種情形的發生。建raidz至少需要3顆硬碟。 以mirror(RAID 1)的方式建立storage pool時,需要使用關鍵字 mirror並且指定二個以上的虛擬裝置。而在建立RAID-Z時,則使用raidz 這個關鍵字並且指定二個以上的虛擬裝置(這裡跟RAID 5最少需使用三個磁碟不同,但可用空間都是N-1顆)。freebsd[官網這裡](https://www.freebsd.org/doc/handbook/zfs-term.html#zfs-term-vdev-raidz)、[中文介紹](https://www.freebsd.org/doc/zh_TW/books/handbook/zfs-term.html#zfs-term-vdev-raidz),有提到raid-z、raid-z1、raid-z2、raidz3的詳細說明。
簡單說: Raidz1 允許1個HD故障,約等同 Raid5 Raidz2 允許2個HD故障,約等同 Raid6,至少要4顆HD Raidz3 允許3個HD故障,[官方建議](https://www.freebsd.org/doc/zh_TW/books/handbook/zfs-term.html#zfs-term-vdev-cache),單一個vdev不要超過9個硬碟,具體指令的下法可參考[這裡](https://forums.freebsd.org/threads/3689/)和[這裡](https://forums.freebsd.org/threads/4641/)。
:::
展開
|
闔起
文章類別
書籍目錄
展開
|
闔起
線上使用者
4
人線上 (
4
人在瀏覽
線上書籍
)
會員: 0
訪客: 4
更多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