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導讀 Proxmox VE   1-1 前言 --- 企業級產品  買不起 還好有社群資源 支援 企業級的技術   1-2 建議閱讀參考資料   1-3 各家虛擬軟體比較     1-3-1 Proxmox VE 和 VMWare 比較     1-3-2 圖表   1-4 新版     1-4-1 4.2 版新增功能   1-5 攜碼跳槽前的準備(從 VirtualBox,VMWare,ESXi 轉換前的準備) 2. 安裝 Proxmox VE   2-1 開始安裝 Proxmox VE     2-1-1 proxmox 實體機的建議   2-2 開始在 實體機上 安裝 Proxmox VE     2-2-1 下載 proxmox 5.0 版的 .iso 檔     2-2-2 開始安裝 Proxmox VE       2-2-2-1 BIOS 設定       2-2-2-2 安裝方式1:以光碟開機安裝       2-2-2-3 安裝方式2:以隨身碟方式安裝       2-2-2-4 安裝方式3:直接將系統安裝在 USB 隨身碟上以隨身碟當開機碟       2-2-2-5 版權宣告       2-2-2-6 安裝提示訊息-硬碟格式化       2-2-2-7 時區與鍵盤設定       2-2-2-8 管理員密碼與 Email 設定       2-2-2-9 網路設定       2-2-2-10 複製系統與程式檔案       2-2-2-11 安裝完成第1次開機     2-2-3 管理       2-2-3-1 文字介面的管理-1.本機登入       2-2-3-2 文字介面的管理-2.遠端登入       2-2-3-3 Web 主控台方式登入-Firefox       2-2-3-4 Web 主控台方式登入-Chrome     2-2-4 第1次更新套件(debian update)       2-2-4-1 無購買企業支援授權       2-2-4-2 Proxmox 的 enterprise support       2-2-4-3 套件功能的更新(Proxmox update)       2-2-4-4 安裝其它套件       2-2-4-5 4.x ---> 5.x 升級版本       2-2-4-6 5.x ---> 6.x 升級版本     2-2-5 Proxmox VE 的安全性       2-2-5-1 proxmox ve 使用者權限管理功能       2-2-5-2        2-2-5-3 Root 的密碼 安全性       2-2-5-4 建立單一帳號管理單一虛擬機(for webgui)       2-2-5-5 建立一個具全部管理權限的使用者與群組   2-3 參考:安裝硬碟規劃     2-3-1 安裝時選擇 ZFS 格式     2-3-2 硬碟空間分割設定的規劃(系統預設自動分配)-以虛擬機安裝示範     2-3-3 硬碟空間分割設定的規劃(系統預設自動分配)-以實體機安裝示範     2-3-4 安裝Proxmox前安裝硬碟空間分割設定的規劃(手動分配)     2-3-5 刪除內建的LVM thin      2-3-6 4.2版後不使用 lvm 恢復為 ext4 的方式(官網)   2-4 將 Proxmox VE 安裝在 Debian 8     2-4-1 英文     2-4-2 中文(google 翻譯) 3. 開始建立虛擬機        3-0-0-1 建立虛擬機 的認識     3-0-1 LXC(Container)記憶體的使用     3-0-1 KVM - 文字模式 記憶體的使用     3-0-1 LXC(Container)和KVM 記憶體使用的差異     3-0-1 KVM - 圖形介面 記憶體的使用     3-0-1 虛擬硬碟的介面 (使用 .vmdk 映像檔快取定)   3-1 虛擬機開機   3-1 虛擬機遠端桌面   3-1 建立虛擬機   3-1 安裝虛擬機上的作業系統   3-1 KVM 虛擬機的安裝   3-2 LXC Container 虛擬機的安裝     3-2-1 前言暨建立LXC虛擬機       3-2-1-1 下載 樣版系統       3-2-1-2 開始建立 LXC 虛擬機(Linux Container)       3-2-1-3 LXC虛擬機的更新       3-2-1-4 LXC 虛擬機 OS 的實際大小       3-2-1-5 LXC 虛擬機中 ssh 中文輸入顯示功能/指令補完功能     3-2-2 安裝 SFS3       3-2-2-1 ssh 設定連線範圍       3-2-2-2 /bin/firewall 防火牆程式       3-2-2-3 LAMP的安裝       3-2-2-4 apache2 的設定       3-2-2-5 SFS3網頁連線範圍設定       3-2-2-6 sfs3程式的移轉       3-2-2-7 mysql 資料庫的移轉       3-2-2-8 配合縣網openid的設定       3-2-2-9 IP的設定變更/LXC虛擬機       3-2-2-10 IP的設定變更/kvm虛擬機       3-2-2-11 DNS 主機上的設定       3-2-2-12 cron 等排程備份程式       3-2-2-13 時區調整     3-2-3 LXC 容器 LXC Mounts 的方法       3-2-3-1 LXC 容器 LXC Bind Mounts       3-2-3-2 4.2版 Mount Point GUI 介面       3-2-3-3 4.4版 Mount Point GUI 介面       3-2-3-4 autofs 掛載 cifs (samba) / 實體機上掛載       3-2-3-5 NFS & Automount       3-2-3-6 MountPoint 遷移 解決方法     3-2-4 虛擬機調校       3-2-4-1 虛擬機瘦身   3-3 從實體機移轉為虛擬機 實作(非整機轉換)     3-3-1 sfs3 學籍系統       3-3-1-1 備份主機硬體設定       3-3-1-2 備份原始主機資料       3-3-1-3 備份 sfs3 實體主機設定檔、網頁、資料庫 script       3-3-1-4 準備 樣版 LXC       3-3-1-5 sfs3 實體主機設定檔、網頁、資料庫 ---> Proxmox VE       3-3-1-6 在虛擬機 LXC 212 中解壓縮檔案       3-3-1-7 還原 sfs3 網頁       3-3-1-8 還原 apache2 虛擬網站設定       3-3-1-9 修改 sfs3 設定檔       3-3-1-10 還原 mysql 資料庫       3-3-1-11 變更 mysql root 密碼       3-3-1-12 還原 hosts.allow hosts.deny crontab ACFSsfsBK.txt       3-3-1-13 變更 hostname 和 hosts   3-4 刪除虛擬機     3-4-1 存放位置:local     3-4-2 存放位置:local-lvm     3-4-3 ZFS pool 4. VirtualBox、VMWare 移轉至 proxmox     4-0-1 樣版虛擬機製作   4-1 vdi 硬碟映像檔 轉換 至 proxmox 的 qcow2 格式   4-1 虛擬硬碟-格式轉換   4-1 How to convert VirtualBox vdi to KVM qcow2   4-1 Proxmox VE無法開啟vmdk格式虛擬機器的問題   4-2 使用 VirtualBox 的虛擬硬碟轉換後的檔案的移機     4-2-1 Proxmox VE 的設定檔與虛擬機儲存位置       4-2-1-1 proxmox VE 設定檔放置位置       4-2-1-2 Proxmox VE 虛擬機儲存位置     4-2-2 建立 VM 樣版       4-2-2-1 開始建立 VM 樣版       4-2-2-2 新建立的樣版 VM       4-2-2-3 新增加一顆 SATA 介面的虛擬硬碟       4-2-2-4 變更 虛擬硬碟檔案的檔名       4-2-2-5 啟動虛擬機       4-2-2-6 關閉虛擬機       4-2-2-7 esxi 虛擬機轉到ProxmoxVE   4-3 VMWare 轉換 為 Proxmox VE     4-3-1 Proxmox 筆記 vsphere 轉移篇     4-3-2 文章:Esxi移機到Proxmox-檔案格式轉檔、iscsi、nfs串連教學、虛擬機新增及相關備忘事項     4-3-3 KVM 的 vmdk to qcow2 方式     4-3-4 OVA 檔案轉換成 qcow2   4-4 實體機轉換為虛擬機     4-4-1 參考資料       4-4-1-1 ==實體機轉換成虛擬機       4-4-1-2 virt-p2v       4-4-1-3 KVM 的 P2V k 可以根據 redhat 的模式, 也可以做到 5. Storage 儲存容器   5-1 Directory - proxmox實體機安裝第二顆硬碟 掛載為Directory   5-2 Directory   5-3 NFS   5-4 ZFS 6. Live Migration   6-1 備份與移機原文位址: http://viewcamerafan.blogspot.tw/2011/11/proxmox-ve.html 7. 虛擬機的移機  備援 備份  重建  還原   7-1 KVM (qemu)的複製(手工)     7-1-1 3.2 版的操作        7-1-1-1 虛擬機的備份或移機-手動方式       7-1-1-2 設定檔修改與檔名變更       7-1-1-3 兩台 proxmox 主機間的直接手動設定複製       7-1-1-4 利用 scp 指令把虛擬機直接 從另一台 proxmox  主機 copy 回來       7-1-1-5 以 script.sh 手動方式備份 VM 至另一台主機       7-1-1-6 以 script.sh 結合管理遠端主機VM的啟動/關閉       7-1-1-7 以變數代入 script      7-1-2 Proxmox VE 3.3 版的操作       7-1-2-1 虛擬機整機複製       7-1-2-2 手動複製 VM     7-1-3 Proxmox VE 4.0 b1 版的操作   7-2 LXC(Container) 的複製(手工)     7-2-1 LXC(Container) 的複製 實作-複製映像檔     7-2-2 LXC(Container) 的複製 實作-複製並修改設定檔   7-3 Proxmox VE 正規 備份/還原     7-3-1 Backup  備份 虛擬機       7-3-1-1 Backup 1.  LXC       7-3-1-2 Backup 2. KVM       7-3-1-3 vzdump 備份時 io 權限調整       7-3-1-4 vzdump 虛擬機備份打包指令     7-3-2 虛擬機差異性備份(不建議使用,請改用zfs差異性備份)       7-3-2-1 Proxmox 上的每日差異備份       7-3-2-2 差異性備份-非官方-不建議使用       7-3-2-3 差異性備份(實作)---非官方-不建議使用     7-3-3 Restore  還原虛擬機 (從備份檔還原) LXC、KVM   7-4 利用 Backup 來複製 虛擬機     7-4-1 複製 LXC 虛擬機     7-4-2 複製 KVM 虛擬機   7-5 利用 ZFS send / receive 來直接跨主機間備份/複製虛擬機     7-5-1 ZFS send / receive 將 zfs 分割區 直接複製     7-5-2 ZFS send / receive 將 zfs 分割區 增量複製       7-5-2-1 實作       7-5-2-2 實作2       7-5-2-3 1 對 N  快照差異性傳送模式       7-5-3-4 實作2-script 配合 crondtab 自動同步 8. DATACenter -叢集管理功能-管理全部主機     8-1-1 將其餘的主機加入集叢( Cluster )     8-1-2 集叢 與 LXC 虛擬機 的相關問題     8-1-3 脫離 Cluster(刪除其中一個 node)     8-1-4 從集叢中刪除其中一台主機(Remove a cluster node)     8-1-5 把原來刪除的 node 再重新加回來     8-1-6 del node     8-1-7 cluster 從三個 node 變成只有兩個 node   8-2 遷移虛擬機器   8-3 遷移虛擬機器與注意事項   8-4 PVE 4.2 Cluster 修改方式 9. ZFS     9-0-1 ZFS 檔案系統基本概念     9-0-2 安裝 ZFS 功能     9-0-3 記憶體參數設定 zfs arc     9-0-4 在巢狀虛擬系統下使用 zfs 時虛擬機裡虛擬硬碟的類型     9-0-5 指定 ZFS 掛載目錄     9-0-6 zfs 維護指令   9-1 PVE 4.4 安裝 OpenAttic 套件/簡單管理 ZFS     9-1-1 Openattic 現在 3.0 版本出來了, 它能管理的檔案儲存系統跟格式更多, 同時界面更加完善簡潔   9-2 將硬碟格式化為 ZFS 格式及ZFS分割區     9-2-1 選擇單顆硬碟或製作磁碟陣列       9-2-1-1 ZFS 建立基本指令       9-2-1-2 單一顆硬碟 ---> ZFS 格式       9-2-1-3 二顆硬碟 ---> ZFS 格式 Raid0       9-2-1-4 二或四顆硬碟 ---> ZFS 格式 Raid1 (Mirror) Raid10 (Mirror Mirror)        9-2-1-5 二顆硬碟 ---> ZFS 格式 RAID Z-1     9-2-2 附註:zfs 陣列變換 一顆硬碟在安裝完 zfs raid 0 後想再增加一顆硬碟做成 zfs mirror (raid 1)     9-2-3 建立 ZFS 的分割區       9-2-3-1 ZFS 的分割區 的建立 與 刪除       9-2-3-2 ZFS 的分割區 的 搬移、更名、刪除       9-2-3-3 建立與摧毀磁碟區-建立具快照的 fat 檔案系統       9-2-3-4 比對快照       9-2-3-5 加入與移除裝置       9-2-3-6 更換運作中的裝置       9-2-3-7 更換運作中的裝置       9-2-3-8 清潔儲存池   9-3 Snapshot 快照功能 (檔案時光機)     9-3-1 Snapshot 快照的建立     9-3-2 Snapshot 刪除快照     9-3-3 Snapshot 回復到過去任意的還原點     9-3-4 Snaoshot cron 定時快照 script       9-3-4-1 配合 crontab 定時將虛擬機製作快照       9-3-4-2 script snapshot 不同期間快照保存份數主程式       9-3-4-3 script 快照刪除程式     9-3-5 Snapshot 備份/使用 replication       9-3-5-1      9-3-6 zfs send recive 的應用實作   9-4 製作以 USB 隨身碟開機的步驟     9-4-1 變更USB隨身碟的讀寫區到硬碟   9-5 硬碟更換     9-5-1 實作1 zfs Raid1 陣列替換固障硬碟   9-6 man zfs     9-6-1 man zfs  (  Proxmox VE  )     9-6-2 man zfs ( ubuntu 1404 )   9-7 測試報告     9-7-1 ZFS Raidz Performance, Capacity and Integrity     9-7-2 swap on zfs     9-7-3 zfs 測試工具     9-7-4 zfs 2018 新功能   9-8 其它秘技     9-8-1 qcow2或vmdk是以檔案的方式放在ZFS上,disk的cache設定記得要使用write back 10. 10   10-1 routeros 24hr版 抓不到硬碟無法安裝   10-2 虛擬硬碟容量擴充 11. 手動升級   11-1 下載新版的iso檔   11-2 安裝新版的硬碟   11-3 備份原始開機硬碟的設定   11-4 接上新硬碟   11-5 將設定檔寫至新硬碟 12. Proxmox VE  的應用   12-1 KVM 虛擬機 將備份上傳至 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     12-1-1 安裝套件       12-1-1-1 KVM 虛擬機 安裝套件       12-1-1-2 實體機 安裝套件     12-1-2 實作       12-1-2-1 實體主機上的 NFS 分享       12-1-2-2 虛擬機上的設定       12-1-2-3 實際上機操作上傳     12-1-3 應用   12-2 在 LXC 安裝OpenMediaVault 並附加 HW block device     12-2-1 在 LXC 安裝OpenMediaVault 並附加 HW block device     12-2-2 將 OMV3 安裝在 LXC 裡     12-2-3 在 Proxmox VE 5.1 LXC 中安裝 OpenMediaVault 4     12-2-4 利用 ZFS 和 Proxmox VE 自建 NAS 13. 問題排除   13-1 Proxmox 3.1 客端關機或是重新開機都會lock住   13-2 Error closing file /var/tmp/pve-reserved-ports.tmp.43281 failed -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(500)   13-3 某一本右側書籍目錄無法顯示   13-4 LXC 無法啟動 ( Cluster 相關 )     13-4-1 重開機後 LXC 無法啟動   13-5 PVE 4.2 嚴重 BUG   13-6 pve4.4 zfs on root 不支援 UEFI 開機模式   13-7 安裝 Qemu Agent - 節省 KVM 使用的記憶體使用量(windows)   13-8 主機重新安裝後 虛擬機存放在 zfs dataset 裡的東西都不見了 14. 概念   14-1 VM 的安全性 15. 其他技術   15-1 主機硬體支援虛擬化     15-1-1 Proxmox VE 中 安裝 Proxmox VE(Proxmox VE Nested Virtualization)   15-2 改機     15-2-1 NAS 改 Proxmox VE 4.1 教學   15-3 PVE GPU passthrough   15-4 掛載硬體     15-4-1 Proxmox Physical disk to kvm (KVM 虛擬機直接使用實體硬碟)   15-5 How To Create A NAS Using ZFS and Proxmox (with pictures)   15-6 網路速率     15-6-1 Linux開啓BBR擁塞控制算法   15-7 樣版     15-7-1 PVE 自訂 LXC 樣版來產生 CT   15-8 pve 优化 16. 外文資料   16-1 FB proxmox     16-1-1 pve 4.4 ZFS   16-2 在 Debian 8 上安裝 Proxmox VE 17. 參考文章   17-1 手動安裝 java jdk   17-2 promox 指令   17-3 proxmox 常用指令   17-4 在Proxmox VE中加入NFS資料儲存伺服器   17-5 Proxmox - USB pass-through   17-6 遠端執行命令、多台機器管理(Push.sh)   17-7 不用密碼直接用 ssh 登入到遠端電腦   17-8 rsync 檔案備份   17-9 透過rsync備份   17-10 ssh 免密碼登入   17-11 ssh 免密碼登入 & 資料   17-12 proxmox 3.4 版無法安裝 nfs-kernel-server   17-13 手動方式升級   17-14 Ubuntu 12.04 LTS 及ubuntu14.10 -- NFS安裝   17-15 pve 在 i386 機器   17-16 Proxmox VE的不足   17-17 Proxmox Virtual Environment 筆記   17-18 KVM to LXC 與 LXC to KVM   17-19 Proxmox VE USB Physical Port Mapping   17-20 Proxmox VE Physical disk to kvm   17-21 ceph要七台主要的考量   17-22 zfs 入門與管理技術   17-23 RAID-1 陣列讀取資料方式   17-24 How to mount Glusterfs volumes inside LXC/LXD (Linux containers)   17-25 變更 Proxmox VE 主機名稱 hostname   17-26 PVE內建的防火牆   17-27 未整理的指令   17-46 Proxmox VE 可以結合 FreeNAS 使用 ZFS over iSCSI,做到兼具 Block Level 效能與 WebUI 管理 18. 新增/修改記錄 19. 友站連結 
 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-5-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實作1 zfs Raid1 陣列替換固障硬碟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	列出 pool 內容 zpool status VM4 /dev/disk/by-id/ata-TOSHIBA_MD03ACA400V_X631K3K0FNWA -part1找到原來 zfs Raid1 兩顆硬碟組成中固障的那一顆硬碟的 disk-id,/dev/disk/by-id/ata-TOSHIBA_MD03ACA400V_X631K3K0FNWA  先將有問題的硬碟拔出,換上新硬碟後開機 ls -alF /dev/disk/by-id/ ata-TOSHIBA_MD03ACA400V_X641K3LLFNWA  -> ../../sdb以 zpool replace 指令替換新的硬碟 zpool replace VM4    /dev/disk/by-id/ata-TOSHIBA_MD03ACA400V_X631K3K0FNWA   \ use '-f' to override the following errors: pool 'pvefs24T1' 新換上的硬碟原來曾以 zpool 建立名稱為 pvefs24T1 的 儲存池,所以無法替換 如果要強制替換的話,加上   -f   參數予以強制替換 加上 -f 參數強制替換 -f 成功替換新的硬碟,查看目前 pool VM4 現況  (resilvering) (resilvering)  ---> 重建中,將資料由另一顆硬碟同步寫進新加入的硬碟 重建完成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1. 導讀 Proxmox VE   1-1 前言 --- 企業級產品  買不起 還好有社群資源 支援 企業級的技術   1-2 建議閱讀參考資料   1-3 各家虛擬軟體比較     1-3-1 Proxmox VE 和 VMWare 比較     1-3-2 圖表   1-4 新版     1-4-1 4.2 版新增功能   1-5 攜碼跳槽前的準備(從 VirtualBox,VMWare,ESXi 轉換前的準備) 2. 安裝 Proxmox VE   2-1 開始安裝 Proxmox VE     2-1-1 proxmox 實體機的建議   2-2 開始在 實體機上 安裝 Proxmox VE     2-2-1 下載 proxmox 5.0 版的 .iso 檔     2-2-2 開始安裝 Proxmox VE       2-2-2-1 BIOS 設定       2-2-2-2 安裝方式1:以光碟開機安裝       2-2-2-3 安裝方式2:以隨身碟方式安裝       2-2-2-4 安裝方式3:直接將系統安裝在 USB 隨身碟上以隨身碟當開機碟       2-2-2-5 版權宣告       2-2-2-6 安裝提示訊息-硬碟格式化       2-2-2-7 時區與鍵盤設定       2-2-2-8 管理員密碼與 Email 設定       2-2-2-9 網路設定       2-2-2-10 複製系統與程式檔案       2-2-2-11 安裝完成第1次開機     2-2-3 管理       2-2-3-1 文字介面的管理-1.本機登入       2-2-3-2 文字介面的管理-2.遠端登入       2-2-3-3 Web 主控台方式登入-Firefox       2-2-3-4 Web 主控台方式登入-Chrome     2-2-4 第1次更新套件(debian update)       2-2-4-1 無購買企業支援授權       2-2-4-2 Proxmox 的 enterprise support       2-2-4-3 套件功能的更新(Proxmox update)       2-2-4-4 安裝其它套件       2-2-4-5 4.x ---> 5.x 升級版本       2-2-4-6 5.x ---> 6.x 升級版本     2-2-5 Proxmox VE 的安全性       2-2-5-1 proxmox ve 使用者權限管理功能       2-2-5-2        2-2-5-3 Root 的密碼 安全性       2-2-5-4 建立單一帳號管理單一虛擬機(for webgui)       2-2-5-5 建立一個具全部管理權限的使用者與群組   2-3 參考:安裝硬碟規劃     2-3-1 安裝時選擇 ZFS 格式     2-3-2 硬碟空間分割設定的規劃(系統預設自動分配)-以虛擬機安裝示範     2-3-3 硬碟空間分割設定的規劃(系統預設自動分配)-以實體機安裝示範     2-3-4 安裝Proxmox前安裝硬碟空間分割設定的規劃(手動分配)     2-3-5 刪除內建的LVM thin      2-3-6 4.2版後不使用 lvm 恢復為 ext4 的方式(官網)   2-4 將 Proxmox VE 安裝在 Debian 8     2-4-1 英文     2-4-2 中文(google 翻譯) 3. 開始建立虛擬機        3-0-0-1 建立虛擬機 的認識     3-0-1 LXC(Container)記憶體的使用     3-0-1 KVM - 文字模式 記憶體的使用     3-0-1 LXC(Container)和KVM 記憶體使用的差異     3-0-1 KVM - 圖形介面 記憶體的使用     3-0-1 虛擬硬碟的介面 (使用 .vmdk 映像檔快取定)   3-1 虛擬機開機   3-1 虛擬機遠端桌面   3-1 建立虛擬機   3-1 安裝虛擬機上的作業系統   3-1 KVM 虛擬機的安裝   3-2 LXC Container 虛擬機的安裝     3-2-1 前言暨建立LXC虛擬機       3-2-1-1 下載 樣版系統       3-2-1-2 開始建立 LXC 虛擬機(Linux Container)       3-2-1-3 LXC虛擬機的更新       3-2-1-4 LXC 虛擬機 OS 的實際大小       3-2-1-5 LXC 虛擬機中 ssh 中文輸入顯示功能/指令補完功能     3-2-2 安裝 SFS3       3-2-2-1 ssh 設定連線範圍       3-2-2-2 /bin/firewall 防火牆程式       3-2-2-3 LAMP的安裝       3-2-2-4 apache2 的設定       3-2-2-5 SFS3網頁連線範圍設定       3-2-2-6 sfs3程式的移轉       3-2-2-7 mysql 資料庫的移轉       3-2-2-8 配合縣網openid的設定       3-2-2-9 IP的設定變更/LXC虛擬機       3-2-2-10 IP的設定變更/kvm虛擬機       3-2-2-11 DNS 主機上的設定       3-2-2-12 cron 等排程備份程式       3-2-2-13 時區調整     3-2-3 LXC 容器 LXC Mounts 的方法       3-2-3-1 LXC 容器 LXC Bind Mounts       3-2-3-2 4.2版 Mount Point GUI 介面       3-2-3-3 4.4版 Mount Point GUI 介面       3-2-3-4 autofs 掛載 cifs (samba) / 實體機上掛載       3-2-3-5 NFS & Automount       3-2-3-6 MountPoint 遷移 解決方法     3-2-4 虛擬機調校       3-2-4-1 虛擬機瘦身   3-3 從實體機移轉為虛擬機 實作(非整機轉換)     3-3-1 sfs3 學籍系統       3-3-1-1 備份主機硬體設定       3-3-1-2 備份原始主機資料       3-3-1-3 備份 sfs3 實體主機設定檔、網頁、資料庫 script       3-3-1-4 準備 樣版 LXC       3-3-1-5 sfs3 實體主機設定檔、網頁、資料庫 ---> Proxmox VE       3-3-1-6 在虛擬機 LXC 212 中解壓縮檔案       3-3-1-7 還原 sfs3 網頁       3-3-1-8 還原 apache2 虛擬網站設定       3-3-1-9 修改 sfs3 設定檔       3-3-1-10 還原 mysql 資料庫       3-3-1-11 變更 mysql root 密碼       3-3-1-12 還原 hosts.allow hosts.deny crontab ACFSsfsBK.txt       3-3-1-13 變更 hostname 和 hosts   3-4 刪除虛擬機     3-4-1 存放位置:local     3-4-2 存放位置:local-lvm     3-4-3 ZFS pool 4. VirtualBox、VMWare 移轉至 proxmox     4-0-1 樣版虛擬機製作   4-1 vdi 硬碟映像檔 轉換 至 proxmox 的 qcow2 格式   4-1 虛擬硬碟-格式轉換   4-1 How to convert VirtualBox vdi to KVM qcow2   4-1 Proxmox VE無法開啟vmdk格式虛擬機器的問題   4-2 使用 VirtualBox 的虛擬硬碟轉換後的檔案的移機     4-2-1 Proxmox VE 的設定檔與虛擬機儲存位置       4-2-1-1 proxmox VE 設定檔放置位置       4-2-1-2 Proxmox VE 虛擬機儲存位置     4-2-2 建立 VM 樣版       4-2-2-1 開始建立 VM 樣版       4-2-2-2 新建立的樣版 VM       4-2-2-3 新增加一顆 SATA 介面的虛擬硬碟       4-2-2-4 變更 虛擬硬碟檔案的檔名       4-2-2-5 啟動虛擬機       4-2-2-6 關閉虛擬機       4-2-2-7 esxi 虛擬機轉到ProxmoxVE   4-3 VMWare 轉換 為 Proxmox VE     4-3-1 Proxmox 筆記 vsphere 轉移篇     4-3-2 文章:Esxi移機到Proxmox-檔案格式轉檔、iscsi、nfs串連教學、虛擬機新增及相關備忘事項     4-3-3 KVM 的 vmdk to qcow2 方式     4-3-4 OVA 檔案轉換成 qcow2   4-4 實體機轉換為虛擬機     4-4-1 參考資料       4-4-1-1 ==實體機轉換成虛擬機       4-4-1-2 virt-p2v       4-4-1-3 KVM 的 P2V k 可以根據 redhat 的模式, 也可以做到 5. Storage 儲存容器   5-1 Directory - proxmox實體機安裝第二顆硬碟 掛載為Directory   5-2 Directory   5-3 NFS   5-4 ZFS 6. Live Migration   6-1 備份與移機原文位址: http://viewcamerafan.blogspot.tw/2011/11/proxmox-ve.html 7. 虛擬機的移機  備援 備份  重建  還原   7-1 KVM (qemu)的複製(手工)     7-1-1 3.2 版的操作        7-1-1-1 虛擬機的備份或移機-手動方式       7-1-1-2 設定檔修改與檔名變更       7-1-1-3 兩台 proxmox 主機間的直接手動設定複製       7-1-1-4 利用 scp 指令把虛擬機直接 從另一台 proxmox  主機 copy 回來       7-1-1-5 以 script.sh 手動方式備份 VM 至另一台主機       7-1-1-6 以 script.sh 結合管理遠端主機VM的啟動/關閉       7-1-1-7 以變數代入 script      7-1-2 Proxmox VE 3.3 版的操作       7-1-2-1 虛擬機整機複製       7-1-2-2 手動複製 VM     7-1-3 Proxmox VE 4.0 b1 版的操作   7-2 LXC(Container) 的複製(手工)     7-2-1 LXC(Container) 的複製 實作-複製映像檔     7-2-2 LXC(Container) 的複製 實作-複製並修改設定檔   7-3 Proxmox VE 正規 備份/還原     7-3-1 Backup  備份 虛擬機       7-3-1-1 Backup 1.  LXC       7-3-1-2 Backup 2. KVM       7-3-1-3 vzdump 備份時 io 權限調整       7-3-1-4 vzdump 虛擬機備份打包指令     7-3-2 虛擬機差異性備份(不建議使用,請改用zfs差異性備份)       7-3-2-1 Proxmox 上的每日差異備份       7-3-2-2 差異性備份-非官方-不建議使用       7-3-2-3 差異性備份(實作)---非官方-不建議使用     7-3-3 Restore  還原虛擬機 (從備份檔還原) LXC、KVM   7-4 利用 Backup 來複製 虛擬機     7-4-1 複製 LXC 虛擬機     7-4-2 複製 KVM 虛擬機   7-5 利用 ZFS send / receive 來直接跨主機間備份/複製虛擬機     7-5-1 ZFS send / receive 將 zfs 分割區 直接複製     7-5-2 ZFS send / receive 將 zfs 分割區 增量複製       7-5-2-1 實作       7-5-2-2 實作2       7-5-2-3 1 對 N  快照差異性傳送模式       7-5-3-4 實作2-script 配合 crondtab 自動同步 8. DATACenter -叢集管理功能-管理全部主機     8-1-1 將其餘的主機加入集叢( Cluster )     8-1-2 集叢 與 LXC 虛擬機 的相關問題     8-1-3 脫離 Cluster(刪除其中一個 node)     8-1-4 從集叢中刪除其中一台主機(Remove a cluster node)     8-1-5 把原來刪除的 node 再重新加回來     8-1-6 del node     8-1-7 cluster 從三個 node 變成只有兩個 node   8-2 遷移虛擬機器   8-3 遷移虛擬機器與注意事項   8-4 PVE 4.2 Cluster 修改方式 9. ZFS     9-0-1 ZFS 檔案系統基本概念     9-0-2 安裝 ZFS 功能     9-0-3 記憶體參數設定 zfs arc     9-0-4 在巢狀虛擬系統下使用 zfs 時虛擬機裡虛擬硬碟的類型     9-0-5 指定 ZFS 掛載目錄     9-0-6 zfs 維護指令   9-1 PVE 4.4 安裝 OpenAttic 套件/簡單管理 ZFS     9-1-1 Openattic 現在 3.0 版本出來了, 它能管理的檔案儲存系統跟格式更多, 同時界面更加完善簡潔   9-2 將硬碟格式化為 ZFS 格式及ZFS分割區     9-2-1 選擇單顆硬碟或製作磁碟陣列       9-2-1-1 ZFS 建立基本指令       9-2-1-2 單一顆硬碟 ---> ZFS 格式       9-2-1-3 二顆硬碟 ---> ZFS 格式 Raid0       9-2-1-4 二或四顆硬碟 ---> ZFS 格式 Raid1 (Mirror) Raid10 (Mirror Mirror)        9-2-1-5 二顆硬碟 ---> ZFS 格式 RAID Z-1     9-2-2 附註:zfs 陣列變換 一顆硬碟在安裝完 zfs raid 0 後想再增加一顆硬碟做成 zfs mirror (raid 1)     9-2-3 建立 ZFS 的分割區       9-2-3-1 ZFS 的分割區 的建立 與 刪除       9-2-3-2 ZFS 的分割區 的 搬移、更名、刪除       9-2-3-3 建立與摧毀磁碟區-建立具快照的 fat 檔案系統       9-2-3-4 比對快照       9-2-3-5 加入與移除裝置       9-2-3-6 更換運作中的裝置       9-2-3-7 更換運作中的裝置       9-2-3-8 清潔儲存池   9-3 Snapshot 快照功能 (檔案時光機)     9-3-1 Snapshot 快照的建立     9-3-2 Snapshot 刪除快照     9-3-3 Snapshot 回復到過去任意的還原點     9-3-4 Snaoshot cron 定時快照 script       9-3-4-1 配合 crontab 定時將虛擬機製作快照       9-3-4-2 script snapshot 不同期間快照保存份數主程式       9-3-4-3 script 快照刪除程式     9-3-5 Snapshot 備份/使用 replication       9-3-5-1      9-3-6 zfs send recive 的應用實作   9-4 製作以 USB 隨身碟開機的步驟     9-4-1 變更USB隨身碟的讀寫區到硬碟   9-5 硬碟更換     9-5-1 實作1 zfs Raid1 陣列替換固障硬碟   9-6 man zfs     9-6-1 man zfs  (  Proxmox VE  )     9-6-2 man zfs ( ubuntu 1404 )   9-7 測試報告     9-7-1 ZFS Raidz Performance, Capacity and Integrity     9-7-2 swap on zfs     9-7-3 zfs 測試工具     9-7-4 zfs 2018 新功能   9-8 其它秘技     9-8-1 qcow2或vmdk是以檔案的方式放在ZFS上,disk的cache設定記得要使用write back 10. 10   10-1 routeros 24hr版 抓不到硬碟無法安裝   10-2 虛擬硬碟容量擴充 11. 手動升級   11-1 下載新版的iso檔   11-2 安裝新版的硬碟   11-3 備份原始開機硬碟的設定   11-4 接上新硬碟   11-5 將設定檔寫至新硬碟 12. Proxmox VE  的應用   12-1 KVM 虛擬機 將備份上傳至 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     12-1-1 安裝套件       12-1-1-1 KVM 虛擬機 安裝套件       12-1-1-2 實體機 安裝套件     12-1-2 實作       12-1-2-1 實體主機上的 NFS 分享       12-1-2-2 虛擬機上的設定       12-1-2-3 實際上機操作上傳     12-1-3 應用   12-2 在 LXC 安裝OpenMediaVault 並附加 HW block device     12-2-1 在 LXC 安裝OpenMediaVault 並附加 HW block device     12-2-2 將 OMV3 安裝在 LXC 裡     12-2-3 在 Proxmox VE 5.1 LXC 中安裝 OpenMediaVault 4     12-2-4 利用 ZFS 和 Proxmox VE 自建 NAS 13. 問題排除   13-1 Proxmox 3.1 客端關機或是重新開機都會lock住   13-2 Error closing file /var/tmp/pve-reserved-ports.tmp.43281 failed -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(500)   13-3 某一本右側書籍目錄無法顯示   13-4 LXC 無法啟動 ( Cluster 相關 )     13-4-1 重開機後 LXC 無法啟動   13-5 PVE 4.2 嚴重 BUG   13-6 pve4.4 zfs on root 不支援 UEFI 開機模式   13-7 安裝 Qemu Agent - 節省 KVM 使用的記憶體使用量(windows)   13-8 主機重新安裝後 虛擬機存放在 zfs dataset 裡的東西都不見了 14. 概念   14-1 VM 的安全性 15. 其他技術   15-1 主機硬體支援虛擬化     15-1-1 Proxmox VE 中 安裝 Proxmox VE(Proxmox VE Nested Virtualization)   15-2 改機     15-2-1 NAS 改 Proxmox VE 4.1 教學   15-3 PVE GPU passthrough   15-4 掛載硬體     15-4-1 Proxmox Physical disk to kvm (KVM 虛擬機直接使用實體硬碟)   15-5 How To Create A NAS Using ZFS and Proxmox (with pictures)   15-6 網路速率     15-6-1 Linux開啓BBR擁塞控制算法   15-7 樣版     15-7-1 PVE 自訂 LXC 樣版來產生 CT   15-8 pve 优化 16. 外文資料   16-1 FB proxmox     16-1-1 pve 4.4 ZFS   16-2 在 Debian 8 上安裝 Proxmox VE 17. 參考文章   17-1 手動安裝 java jdk   17-2 promox 指令   17-3 proxmox 常用指令   17-4 在Proxmox VE中加入NFS資料儲存伺服器   17-5 Proxmox - USB pass-through   17-6 遠端執行命令、多台機器管理(Push.sh)   17-7 不用密碼直接用 ssh 登入到遠端電腦   17-8 rsync 檔案備份   17-9 透過rsync備份   17-10 ssh 免密碼登入   17-11 ssh 免密碼登入 & 資料   17-12 proxmox 3.4 版無法安裝 nfs-kernel-server   17-13 手動方式升級   17-14 Ubuntu 12.04 LTS 及ubuntu14.10 -- NFS安裝   17-15 pve 在 i386 機器   17-16 Proxmox VE的不足   17-17 Proxmox Virtual Environment 筆記   17-18 KVM to LXC 與 LXC to KVM   17-19 Proxmox VE USB Physical Port Mapping   17-20 Proxmox VE Physical disk to kvm   17-21 ceph要七台主要的考量   17-22 zfs 入門與管理技術   17-23 RAID-1 陣列讀取資料方式   17-24 How to mount Glusterfs volumes inside LXC/LXD (Linux containers)   17-25 變更 Proxmox VE 主機名稱 hostname   17-26 PVE內建的防火牆   17-27 未整理的指令   17-46 Proxmox VE 可以結合 FreeNAS 使用 ZFS over iSCSI,做到兼具 Block Level 效能與 WebUI 管理 18. 新增/修改記錄 19. 友站連結